【国际会议系列报道之三】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刘文清作主旨报告: 《数智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5-06-20 浏览次数:

6月19日上午,数字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会议迎来第二场主旨报告,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研究员刘文清作题为《数智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主旨报告。刘文清从办学历程、赋能发展和广东实践三个方面分享了我校近年来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就,并深刻阐述了数字智能技术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报告会由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宋波主持。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刘文清作主旨报告

办学历程:与改革开放同行,肩负历史使命

刘文清介绍了广东开放大学自1978年成立以来的办学历程。学校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与时代同频共振,肩负起构建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学校从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起步,先后创办了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和广东老年大学,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与广东省内重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学术影响力,也为广东省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赋能发展:实现四大突破,构建全省办学网络

刘文清指出,过去40多年来,广东开放大学积极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形成了“立足特色、主动融入、数字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实现了人才培养、办学体系、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并构建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终身教育办学网络,率先在全国形成了完整的省、市、县三级办学体系,有力支撑了广东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东实践:数字智能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刘文清全面总结了广东开放大学在数字智能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实践与成果,包括:第一,积极试点“职继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打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壁垒,为不同层次学习者提供多元化学习机会,为探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奠定了实践基础。第二,构建了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学习路径。第三,探索智慧助老、学养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建立了覆盖全省的老年教育网络,助力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学习需求。第四,创新了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广东方案”,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了乡村振兴教育的典型案例,为农村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第五,积极推动老年学学科生态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智赋能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创新且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老年学学科生态。

刘文清最后强调,数字智能技术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更为构建“泛在可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能。她提出,未来广东开放大学将继续深化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刘文清校长的主旨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他们对广东开放大学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全省办学网络、实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历史性突破等方面所展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表示钦佩,期待未来与广东开放大学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探索数字教育的发展路径,促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报告会现场


主讲人简介:

刘文清,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全国成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继续教育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学科老年学带头人和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主任。

刘文清校长在终身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主持“数字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建设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为终身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赵翠芳 /会务组 审核/温国雄、罗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