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数字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会议第三场主旨报告主题是“中国的‘老年潮’与终身教育发展”,开讲专家为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杜鹏。报告会由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博士、教授罗红卫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作学术报告
杜鹏院长立足2020-2100年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发展趋势,指出“老年潮”现象是“婴儿潮”老龄化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在60年或更长周期基础上的“老龄化回声”。他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四次出生“婴儿潮”,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及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中的相关数据和中方案预测结果,推断出我国已经完整经历了第一次“老年潮”(2010-2018年),目前正处于第二次“老年潮”(2022-2036年)的起步阶段,之后还会出现第三次“老年潮”(2041-2054年)和第四次“老年潮”(2071-2079年)。
他认为,在“老年潮”与老年人口规模变动交织叠加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变动会经历爬升期(2010-2040年)、攀峰期(2041-2054年)、缓冲期(2055-2079年)和衰退期(2080-2100年)四个基本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出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且空前巨大、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愈发明显以及老年阶段存活率长期稳定上升这三个鲜明特征。
接着,杜鹏院长深度剖析了我国人口规模变动的第二次“老年潮”,认为当前我国正经历以受教育程度代际跃升、城乡结构深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第二轮新增老年人口浪潮,这也将是我国有史以来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老年潮”。随后,他着重解析了这一重大社会变迁所蕴含的终身教育转型战略机遇。他强调,我国的“老年潮”为终身教育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表现为:终身教育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持续增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窗口期效应逐步显现,以及智慧养老与技术创新双向赋能。
同时,他重点呈现了当前“老年潮”背景下终身教育重构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应对方案:第一,加快完善多层次终身教育普及,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第二,积极推动终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供需矛盾;第三,重视终身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第四,充分利用AI等新技术应用和数据资源,重视教师队伍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第五,加强老年群体在终身教育中的全过程参与,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第六,加强国际间的终身教育交流与合作,吸收全球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报告会现场
本场学术报告对广东开放大学及国际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战略定位与发展方面,杜鹏院长针对我国人口规模变动趋势的解构分析为我校把握“老年潮”背景下的终身教育发展新机遇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引;在服务模式方面,他关于“老年潮”下终身教育挑战的论述启发我们可以从微专业设计(如融合健康管理与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送教上门)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引入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等方面作出创新性突破。此外,本场报告还凸显出广东开放大学在服务区域应对老龄化、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和发展潜力。
主讲人简介:
杜鹏,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老龄化、老年政策、人口与发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中国老龄化社会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报告2022: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等专著、译著二十余部。荣获第九届“中华人口奖”、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人事部等六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享受者等荣誉称号。
(文/邓明玉 图/会务组 审核/温国雄、罗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