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国际学术交流月暨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2025年10月16日下午,国际学院特邀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侯松副教授,在中山校区D302会议室为学院全体教职工做题为“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争创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院校”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会是国际学院2025年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的第三场,由我院罗红卫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
报告会上,侯松主任结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在国际化办学领域的丰富实践、卓越成果及其本人17年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线实践与研究经验,系统梳理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政策依据、评估体系和现实挑战,并分享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爱尔兰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典型案例。
讲座中,侯松主任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强调了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产教融合的互动与发展。他指出,当前“职教出海”呈现三个研究热点:构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理论模型与评价机制;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国际产教融合的生态;针对不同区域(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差异化的合作模式与风险应对策略研究,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申报、轻建设”“中外管理两张皮”等问题,侯松主任提出了加强政策研究、构建协同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一系列解决思路。他强调,中外合作办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引进来”实现“消化吸收”,进而推动“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整场报告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也有接地气的实操案例,为我院教师带来了一场关于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实践的思想盛宴。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中的难点、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海外实习与升学等具体问题,与侯松主任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最后,国际学院副院长罗红卫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对侯松主任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本次报告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深刻的师德师风建设课。它启示我们,作为国际学院的一名教师,具备全球视野、开放心态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内涵的延伸与要求。全体教师应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投身于学院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中,为实现“争创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院校”的战略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专家报告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国际学院学术交流月活动再上新台阶。它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情,为学院后续国际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清晰的实践方向。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侯松副教授主讲
(文/邓明玉 图/龙信 复审/赵翠芳 终审/罗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