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强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本工作室以旨在 实现“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双重目标,为各类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实现共赢。
一、工作宗旨
以人 发展为本,以提高骨干教师质量为核心,以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为渠道,围绕本工作室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搭建教师教学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健康、持续地成长,成为有影响力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二、工作原则
工作室以注重学术引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过程性管理为原则,自主开展工作,接受学校评估和考核。我们将着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课堂内外的的实际问题,为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交流展示、发展进步创设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工作目标
1、带好团队发展。通过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特色,教学科研上出成果,实现入室骨干教师和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2、抓好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英语相关专业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中破解难题,带领本工作室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
3、做好带头示范。引领专业建设,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技能比赛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 建好相关平台。开辟工作室交流群(知行合一QQ群),及时传递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活动,分享成员间的工作学习成果,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重点难点 ,使交流群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同时,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站,传递学术信息、展示学习成果。
5、出好研究成果。工作室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向外输出。
四、工作室成员
主持人:彭伟强
主持人助理:杨继龙
技术组成员:万伟
校外顾问:陈仕清
指导教师:彭丹逵、张伟明
其他成员:赵翠芳、刘强、牛刘伟、候海冰、谢红莲、高辉美
五、成员职责
(一)主持人职责
1、负责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全面工作。制订工作室管理制度与发展规划,拟定本工作室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工作室成员开展工作。
2、制定《彭伟强名师工作室组成人员培养考核方案》,帮助成员和学员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组织对工作室组成人员进行评估考核,建立本工作室和学员个人发展档案。
3、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成员提升学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4、建立“彭伟强名师工作室”QQ群和网站:定时上传学习交流资料,整合各类成果;
5、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指导工作,组织成员学习考察。
6、带领工作团队完成上级安排的教师培训和指导任务。
(二)主持人助理职责
在主持人指导下,协助开展各项工作。协助做好负责本工作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定期更新工作室资料,发表工作室工作简报。
(三)指导教师职责
督促所指导的成员做好培养规划,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四)工作组成员职责
1、在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导下,制定培养周期内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参照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督促自我发展。
2、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本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规定的学习任务、科研任务和其他必须的相关任务。
3、采取集中和分散,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一次培训,至少阅读一本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4、积极为“工作室 ”撰稿,写出有较高质量的“群文”(每月至少一篇)(包括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课随想、读书笔记等),使QQ群内容丰富多彩,更新频率快,吸引力强。每个人员要上工作室QQ群点击浏览群里文件。每月线上或线下学习交流一次。
5、工作室成员通过自身开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和等途径 相互学习借鉴,形成教学风格,创造教学业绩。
7、积极参加或指导各类赛事,通过“以赛代训”模式培养年轻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8、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六、有关制度
(一)会议制度
1、计划会议
(1)每学年伊始召开一次工作室培养计划会议,讨论本学年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及专题讲座内容等。
(2)按照工作室总体工作计划,在各阶段召开阶段性计划会议,明确教师教学教研的指导,跟岗学习结束后的远程指导、课题研究的结题指导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2、汇报会议
按照工作室培养计划,针对骨干教师的阶段性学习、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和汇报课等,每学期安排两次或以上的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汇报工作情况,交流教学、科研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介绍培养任务、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提出和共同探讨解决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问题。
3、总结会议
每学年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本学年工作室所获得的成果,借鉴其他工作室或教育机构的成功例子,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本工作室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二)科研课题制度
工作室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将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至工作室各成员,各成员在相关课题内容的研究中,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实践应用。各成员在应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工作室各种活动中分享,并积极向本区域教师辐射推广。
(三)考核制度
1、工作室主持人的考核
参照《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考核内容及方式,由学校相关部门、“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室主持人共同考核。
2.工作室成员的考核
参照《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其成员考核,主要从其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学风格、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考核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工作室主持人意见、骨干教师的自我评价及其他成员的反馈评价等,结合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对骨干教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工作室成员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教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